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如何进行两组物体相等于不等的学习?
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教学 意义:感知集合及元素的数量 教学要求 1、学会对应方法。 2、通过对应,不用点数就能知道哪组多,哪组少或者一样多。 3、能理解和运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 教学方法 1、重叠法。 2、并置法。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中班儿童数学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 1.建立数概念,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建立初步的集合意识; 3.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4.理解数的形成; 5.初步掌握量的学习; 6.初步理解序列的关系; 7.初步感知时间,空间的学习; 8.初步理解,互补,互换,可逆的关系; 9.初步掌握十以内的进位关系; 10.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分项目标 1.分类。 (1)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按物体的三个特征进行分类; (3)按物体的一级概念进行分类; (4)按物体的二级概念进行分类。 2.排序。 (1)按物体两个维度进行ABAB规律排序; (2)按物体两个维度三个元素进行ABC规律排序; (3)按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 (4)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大小); (5)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形状); (6)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高矮); (7)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颜色); (8)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粗细); (9)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薄厚)。 3.平面立体。 (1).认识半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2)。认识椭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3).认识梯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4)认识菱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5)在环境中能找出以上个图形,说出要拼的物品; (6)并用学过的个图形进行拼图。 4、数概念数运算。 (1).唱数1-50; (2).手口一致点数1-10; (3).按数取物1-10; (4).按物取数1-10; (5).倒数10-1; (6).接数20以后的数; (7).正确说出1-10单、双数; (8).正确说出1-10相邻数; (9).正确说出1-10的序数与基数; (10)正确描写1-10数字; (11)正确进行10以内的分解组。 5、时间。 (1)正确区分早、中、晚; (2)正确区分今天、昨天、明天。 6、空间。 (1).正确区分自己的前后; (2).正确区分他人的前后; (3).正确区分物体离自己的远近; (4).离他人的远近。 7、守恒。 (1).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玩具,食物等区分出来(数守恒); (2).能在不同大小的图形中找出相同形状的图形(图形守恒)。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写家长信?

1.每学期班长或(中)英文教师应为每一位幼儿写一至二封家长信。

2.家长信以介绍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及幼儿近期情况为主。

3.不可写出幼儿缺点不足优点长处之类的词语。

4.写明幼儿近期能完成的或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及需要发展的阶段。

5.不能在家长信中提对家长的要求及建议,以免家长误解。

6.家长信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及学习情况,因此,家长不希望是全体一样的家长信内容,而应根据每个幼儿自己的情况去写,越具体家长越能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京学幼儿园主题课程如何开展?

1.幼儿园主题课程每周三开展,每周一次,每月一个主题。

2.出示主题幼儿练习单,一起讨论学习内容

3.观看主题课件

强调团体学习,更多的是提问,师生共同有深度探讨一个主题;鼓励幼儿表达对“主题”的认识;教师与幼儿之间可以进行谈话讨论,注重能力培养,淡化知识灌输;教师记录主题课程中的幼儿表现及行为特点进行分析

4.鼓励幼儿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书籍、图片、照片、实物、玩具等;共同分享小朋友小朋友之间家长小朋友之间老师小朋友之间进行关于主题内容的交流;制定主题相关作品,如美术作品等。在课下也可以拓展探究,以一个问题为基点,开阔幼儿眼界。

5.教师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①活动思路设计与环境布置

②联系与主题相关的参观场所、实验基地

③获得家长支持,协助提供资源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指导幼儿正确发音?

1.听清楚是说清楚的基础。

幼儿把一个音发成了另外一个音,首先要考虑幼儿能不能听辨这两个音。比如把笔“bi”发成了底“di”,那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弄清楚幼儿能不能听辨/b/和/d/这两个音。

如何检验幼儿能不能听辨这两个音呢?有成人会认为“是不是发/b/和/d/的音,让幼儿指认卡片?”事实上并不是只单纯发/b/和/d/这两个音就可以,而应该把这两个音放到某个有意义的字词里。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听辨:包“bao”和刀“dao”;布“bu”和肚“du”;笔“bi”和底“di”等这些韵母相同声调相同,只有声母不同的字词。如果幼儿不能区分出这两个发音,那我们就不难解释他们为什么会发不清楚这两个音了。所以,遇到幼儿听辨不清时,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幼儿听的问题。如果幼儿能听辨好这两个发音,那我们就可以排除听的问题,进而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

2.区分差异,寻找原因。

排除了听辨不清的问题,幼儿为什么会混淆两音呢?这时,我们要先找到这两个音之间的异同:/b/是一个双唇不送气的清塞音。/d/是一个舌尖中不送气的清塞音。可以看出,/b/与/d/音的差异是它们发音部位的差异,所以我们只要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进行唇的强化和运动训练,就能发好/b/音了。

3.加强唇部运动训练。

想要发好一个双唇音,可以通过一些唇部运动的训练,来加强双唇的力度。唇部运动训练可以采取以下练习方法:1.模仿大笑:闭住双唇,嘴角上提,做出大笑的表情,坚持几秒后放松,重复数次。2.圆展交替:模仿发/i/音和/u/音的嘴型,两音交替。例如:u-i-u-i-u-i-u—,但不发出声音,重复数次。3.夹住压舌板:用嘴唇将压舌板夹住,坚持5秒钟,重复数次。4.出声吻:将嘴唇紧闭,然后分开,发出一个亲吻声,重复数次。有了唇运动的基础,就可以对幼儿进行构音练习了,用不同的韵母与/b/音进行拼读,练习/b/的发音。当然,这只是一个发双唇音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每个幼儿会有其差异性,老师和家长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索更适合自己幼儿的方法的表情,坚持几秒后放松且重复数次。

4.音素的发音方法:

ɑ: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ɡ: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

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