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中班儿童数学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 1.建立数概念,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建立初步的集合意识; 3.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4.理解数的形成; 5.初步掌握量的学习; 6.初步理解序列的关系; 7.初步感知时间,空间的学习; 8.初步理解,互补,互换,可逆的关系; 9.初步掌握十以内的进位关系; 10.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分项目标 1.分类。 (1)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按物体的三个特征进行分类; (3)按物体的一级概念进行分类; (4)按物体的二级概念进行分类。 2.排序。 (1)按物体两个维度进行ABAB规律排序; (2)按物体两个维度三个元素进行ABC规律排序; (3)按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 (4)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大小); (5)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形状); (6)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高矮); (7)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颜色); (8)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粗细); (9)按等差关系排序1-5个物品(薄厚)。 3.平面立体。 (1).认识半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2)。认识椭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3).认识梯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4)认识菱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5)在环境中能找出以上个图形,说出要拼的物品; (6)并用学过的个图形进行拼图。 4、数概念数运算。 (1).唱数1-50; (2).手口一致点数1-10; (3).按数取物1-10; (4).按物取数1-10; (5).倒数10-1; (6).接数20以后的数; (7).正确说出1-10单、双数; (8).正确说出1-10相邻数; (9).正确说出1-10的序数与基数; (10)正确描写1-10数字; (11)正确进行10以内的分解组。 5、时间。 (1)正确区分早、中、晚; (2)正确区分今天、昨天、明天。 6、空间。 (1).正确区分自己的前后; (2).正确区分他人的前后; (3).正确区分物体离自己的远近; (4).离他人的远近。 7、守恒。 (1).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玩具,食物等区分出来(数守恒); (2).能在不同大小的图形中找出相同形状的图形(图形守恒)。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主题活动汇报如何与表演结合?

表演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作品内容的创造性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将表演和主题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主题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表演中能够把在主题活动中理解、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表演中,使表演更鲜活生动,更丰富自然。

1.力求表演游戏的目标与主题目标相整合

有了明确的主题目标才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生成主题时,主题根据生成原因,主题价值等因素制定主题目标,选择各领域内容(包括游戏),所以表演游戏与主题是从属关系,表演应为主题服务。表演游戏在主题大目标的指导下,在考虑游戏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在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上努力与主题目标整合。

2.整合主题内容丰富游戏内容

任何主题必然包含各种因素,有些比较显,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发掘主题中和表演相关的因素,挖掘表演中和主题中吻合的内容丰富表演游戏。在下雨的时候表演游戏中一些主题活动中的儿歌、歌曲等都很自然地整合在其中。

3.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4.家长的支持是孩子得以表演的源泉。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评价教师课程?

1.课程目标是否明确。

2.幼儿可操作材料是否充分。

3.教态是否亲切和蔼。

4.是否有师生互动。

5.是否有幼儿之间的互动。

6.是否给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

7.课程设计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8.是否完成目标。

9.教师示范讲解时间是否能控制在5分钟以内。

10.幼儿动手操作是否保证15分钟以上。

11.是否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12.是否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教材准备有层次性。


2020-05-20
展开全文 收起
教育笔记观察笔记批阅的注意事项?

1.每名教师的教育笔记与观察记录一学期要提交16篇,教学主任对每名教师的文案批阅不少于2篇。

2.审批中不要流于形式,不可用“阅”来证明已经批阅,必须给予评语。

3.批阅要客观,不可以用好错等概念文字来评价,要具体指导。

4.教学主任自身教育理念教育观教育方法也直接影响着批阅效果。因此教学主任自身的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指导幼儿弟子规的学习?

1.自然学习法

采用活泼愉快唱儿歌的方式,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的诵读。同时配合图片,相关的录像,让孩子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在含义。

2.角色扮演法

《弟子规》是用真情来教的,教学要创设情境,只是一味地诵读是不适合学前儿童的。儿童的认知因素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其中角色扮演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作用最为明显。教幼儿学习《弟子规》的最好办法是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讲到“出必告,反必面”时,可以请班上的两位老师就通过扮演母亲和孩子,让孩子们观看。孩子们在观看之后,就明白“出必告,反必面”的含义了, 从而学到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行为强化法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身边发生的有关事件进行学习,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强化,巩固形成的习惯,并能进行灵活运用。如孩子们多贪恋各种玩具,每当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时常会出现家长千呼万唤而孩子却不欲理睬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可以提醒孩子们:“《弟子规》告诉我们父母呼唤时应该怎样做?”于是孩子们会一齐喊出“父母呼,应勿缓。”贪玩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即便有些不情愿,也会很快离开座位,跑到父母身边,乖乖地跟父母离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这一被动行为逐渐转变为主动行为。

4.家园互动教育法

通过《家园联动》和平日沟通,让家长更加关注《弟子规》的学习。一方面,在幼儿指读时,可帮助孩子正确指点所诵文字,保证孩子所指即所说,使他们对诵读文字有一个印象。另一方面,父母子女齐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同时也加强了自身修养,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