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研专题的确立
(1)确定教研内容的依据
根据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遇到的困惑来确定教研内容。
(2)由谁来确定教研内容
由教师和业务管理者一起讨论,共同来确定研究内容。或者是由教师们先提出自己的困惑问题和需求,再经过集体研讨来确定。或者是由业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惑来确定。
(3)确定教研内容的方式
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教研的内容,而且这些方式都体现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思路。
主要包括:业务管理者通过日常进班看活动,了解、观察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确定教研课题方式
(1)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对教研的需求。
(2)通过园长与骨干教师一起分析讨论,提炼出研究课题。
(3)通过各年龄班组内的讨论、研究确定。
(4)通过实践观摩共同找出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
小班: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并说出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两个物体。
2.能从5个以内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物体中找出最大的(最长的、最高的)和最小的(最短的、最矮的)。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或量(如大小、长短、高矮)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
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宽窄、粗细、厚薄、轻重。
2.能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物体中(其中两个相同)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正、逆排序。
大班:
1.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譬如比较三块不同宽窄的纸板,中间一块比前面的宽窄还是比后面的宽窄,关键是看它跟谁比。
2.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3.能按规律排序和自由排序以及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并正确说出理由。
1.首先主题探索材料要丰富,有可供幼儿操作探索的机会。
2.幼儿探索活动,需要家庭、社会、教师等方面的支持,只有得到全方位支持,幼儿才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3.幼儿探索活动不要难度过大,或没有难度,都会减弱幼儿操作探索的兴趣。
4.在主题活动中,孩子是主体,教师创设有预备的主题环境,让孩子在探索中操作、在实践中总结,如果没有主题环境,幼儿没机会探索。
5.孩子自主、自助、自信,最大程度地受到老师的尊重,受到发展性评价;在与老师合作性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如果幼儿的各种操作与探索,得不到教师的认可,或被零落,被批评,幼儿就不会有兴趣。
6.在主题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探究活动,探索精神得到了培养;
7.幼儿总结且分享许多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立即得到肯定,幼儿在收集信息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看的到,幼儿学会了提问、质疑、与伙伴合作,共同体验学习生活的乐趣,教师都能放大表扬。
1.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定期检查,定期整理,随时对照、比较前后的差异。
2.通过查看原文档,完善教学中的问题。
3.后期反观相关文档,可作为课后反思,有利于下一次的教育活动的提升。
4.从原文档中找出问题,督促教师提高与成长,并进行前后对比,让老师发现自己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