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询问家长是什么原因导致对这位小朋友有意见,担心对自己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好的影响。
2.告诉家长幼儿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要学会与不同性格、不同行为习惯的孩子相处和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我们会加以引导和教育。
3.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小朋友也能给班级带来很多快乐,比如经常讲故事给小朋友听,我们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足。
4.家长要配合和支持园所的工作,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差异,给孩子们公平成长的权力。
爱分两种,一种是智慧的爱,一种是愚蠢的爱。
愚蠢的爱就是所谓的溺爱,就是看眼前孩子的快乐,只要孩子开心就好了,什么都家长承担,不给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没教会孩子如何探索和思考。只是一味的给予和付出,所以这样的爱,可能是短暂的,一旦孩子离开父母,孩子可能就无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长大成人后,孩子会没有幸福感。
而智慧的爱是看以后孩子的成长过程为教育契机,是教会孩子如何自己解决问题,是给孩子提供各种探索机会,是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对自我认定更高,孩子越自信,越是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找到自我价值,才会有幸福感。
幸福感是快乐的深层次表现,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快乐。
家长应该把爱体现在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上,不要为眼前的爱所迷惑。
和家长沟通核实家长认为需要投影仪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根据家长的反馈再做回答,避免答非所问而引起的误解。
1.幼儿园不适合过多的集体教学,而投影仪的使用更多的是集体教学时幼儿使用的,所以,幼儿园不建议每班配备投影仪。
2.由于现在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班级为了方便幼儿学习,可以用电脑、PAD、一体机等多方面的教学辅助设备,所以不一定非要投影仪。
孩子在幼儿园能遵守各项规则。在家则与幼儿园行为完全不一致,一般是因为家里没有规则,家长也没有意识去引导幼儿,所以幼儿会有和幼儿园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所以建议在家同样建立规则,家里物品的摆放有序,这样幼儿在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自然会遵守规则。关于个别幼儿在礼貌方面幼儿园与家里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在园里小朋友间需要帮助会说:“请”,受到帮助会说“谢谢”。而家里更多则是家长对孩子命令式的“去给妈妈拿xx”,帮助成人后也没有接收到成人的感谢,幼儿没有被尊重的体验,同时学习家长的行为,长时间就会成为小版的成人缩影,因此家长在家需要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家长首先努力去成为那样的人,以此引导幼儿进步。
1. 建议家长注重家庭和谐,温暖友爱,切忌不要因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观点不同,产生互相的埋怨或者拒绝老人带孩子,隔断祖辈和孩子的交往。
2. 要多观察老人带孩子的优点,充分利用优点安排孩子和老人一起的时间,让祖辈的亲情和疼爱发挥积极的作用。
3. 老人的优势要及时肯定和认可,被鼓励的老人更容易接受建议。
4. 主动和老人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听取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好的建议或经验为己所用,切忌全盘否定。
5. 孩子有进步时也要肯定老人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让老人感到自己的影响力和被尊重感,从而促进老人主动按照孩子父母的方式带孩子,让“隔辈亲”发挥积极的作用。总之,有更多的人爱孩子对孩子来说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