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情绪过于激动的家长,首先应该带家长到会议室或者家长接待室单独接待,先听家长说,了解清楚家长情绪激动的原因是什么,先不要急着解释或者带着情绪去与家长争辩,让家长把当时的情绪发泄出来,然后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清晰地跟家长进行说明。
不管什么时候,家长和老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是为了孩子好,情绪再激动的家长也会平复下来,等家长情绪平复下来后再跟家长解决问题。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幼儿园的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老师能否尽快与家长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性,关心孩子、热爱孩子,通过实际行动获得家长的信任。
其次,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利用爱幼儿园,谈话、家访、电话或微信等方式,主动积极地和家长沟通,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进步都能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发自内心对孩子的关爱。
最后,家长委托教师帮助孩子的事情,只要是合理的,已经答应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做到,并及时回复家长,请家长放心。
坚持做好以上三点,慢慢地家长就越来越信任老师了。
1.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家长课堂,引领家长先进的育儿理念,最好每学期不少于2次;
2.组织家长积极参与家长课堂;
3.可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来给家长们分享好的教子经验;
4.邀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或专业人员,给家长们讲授专业育儿知识;
5.邀请专家来园,给家长们一些专业指导。
1.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一个重要的参照榜样,孩子会参照父母的社交方式来与同伴进行交流。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能够从父母身上学习到一些良好的交际习惯。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还小还不能够决定事情,便会帮孩子决定一切,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父母应该主动询问孩子的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充分的尊重,一旦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他们自然就会去尊重别人,这样就会扩大孩子的交友圈。
2.多在家给予孩子社交语言的指导,丰富一些词汇,例如: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分享”,什么是“生气”,什么是“愤怒”等,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使用这些词汇,利用这些词汇,体验这些词汇。
3.了解孩子的现状,多与孩子进行交流,观察在没有成人陪伴在身边的时候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如果发现孩子不合群,可以帮孩子找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小伙伴,在进行活动时尽量安排他们在一起行动。
4.让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社交能力往往能够得到最有效的锻炼,因此要多让孩子与其他他的小伙伴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如何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如果家长同意,可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去家里玩耍,然后通过这个机会来教孩子如何接待客人,比如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
5.多带孩子旅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让孩子见多识广。
首先幼儿为何会打人是老师必须了解清楚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然后与家长沟通。
孩子正处于一个“自我”形成的阶段,他只是用他知道的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表现。他可能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会很痛。
询问家长在家里是如何与幼儿沟通的,有时候家长对幼儿的说话方式对幼儿也是有所影响的。
幼儿在家看的电视节目都有哪些,幼儿正处于模仿期,电视节目中人物的动作也会有所影响。有时候幼儿不是打别人,而是在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