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三孩政策全面实施和双职工家庭比例上升,中国托育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高昂的房租人力成本、下滑的生育率倒逼托育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多元盈利模式”。传统托育机构普遍存在盈利模式单一、服务同质化等问题,探索如何在政策红利期探索多元化盈利路径,成为行业发展关键。
一、特色活动与延伸服务增值
1. 差异化活动体系
针对0-3岁婴幼儿发展关键期,开发融合早期教育与保育的特色活动体系,能够更好地打造父母口碑。例如京学集团旗下爱尔福托育中心,基于《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创新性地研发了适合中国婴幼儿潜能开发的游戏活动,为婴幼儿系统提供美、玩、学、乐、智的内容和服务,通过游戏化教学提升婴幼儿综合能力,大大提升了溢价率②。霍州市托育中心与京学合作后,引入“养教一体化”服务体系①,设置乳儿班、托小班等差异化班级,每月收费标准较市场均价低50%,仍实现63名婴幼儿满员运营,验证了课程体系的市场吸引力。
2. 延伸服务
在基础托育服务外,可开发高附加值的延伸业务:
● 师资培训服务:北京市平谷区试点“托幼一体化”模式,京学集团通过三级研训体系培养专业师资,为地方项目赋能③,打造专业托育师资队伍、探索多样化托育服务路径、家园社协同等方式。
● 家长教育服务:京学爱尔福托育中心定期举办育儿讲座、家长工作坊,搭建了“科学育儿”公益活动平台,邀请有需求的家庭参与活动,辐射顺义、朝阳等城区家庭,累计服务上万人次,增加了用户粘性,也实现延伸服务增收。
● 延时托管服务:托育园可以针对双职工家庭需求,推出17:00-20:00延时托管服务。收费30元/时,按照每日延时托管5名幼儿/时 计算,月收入3750元,既服务大众解决实际需求,又达到增收目的。
二、产品与服务的产业链延伸
1. 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
结合课程体系开发配套教具、教材及婴幼儿用品。京学集团推出的“小京托育认知能力操作盒”等标准化产品,通过加盟体系向全国托育机构输出。这些衍生产品可以提升家长二次消费的动机,通过线下展示与面向家长销售,成为托育机构的第二增长点。
2. 会员制服务体系
托育机构也可以尝试建立分级会员制度,提供差异化权益。例如,办理会员,享受专属育儿顾问、孩子健康档案管理等服务,获得园所活动优先参与等特权,提升家长的满意度和参与感,通过会员体系实现客户留存率提升。
三、数字化与线上业务拓展
开发线上早教课程及家长培训内容。例如推出“在家早教”服务,每月提供定制化教具包及视频指导,帮助家长在家轻松科学带娃,以知识付费的形式获取园所利益增长点。
四、政策红利与政府合作
1. 申请专项补贴
积极申报中央及地方政府补贴项目。例如海南省对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每个托位1万元建设补贴,同时要求托育费不高于当地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通过“低收费+高补贴”模式实现盈亏平衡。
杭州市对新建嵌入式托育机构给予每班4万元开班补助,对非营利性机构按实际入托人数给予每年550元/生的运营补贴。
2. 参与公共服务项目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有余力的托育机构可以与当地教委合作,为其他园所提供托育师资培训,收取培训费。
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托育机构需打破传统服务边界,通过特色课程提升溢价能力、通过合作模式扩大规模效应、通过数字化降低运营成本,方能在竞争中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护城河。未来,随着“15分钟托育服务圈”建设推进及三孩政策深化,能够整合教育、医疗、社区等资源的复合型托育机构,将成为行业变革的最大受益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