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孩子爱哼哼唧唧?这是音乐天赋信号!家长这样引导

孩子爱哼哼唧唧?这是音乐天赋信号!家长这样引导

2025-11-19 16:22:11        
图片



“孩子总拿着勺子敲碗,吵得人头疼”“走路爱哼哼,调子全跑偏”“听到音乐就扭动身体,像只小泥鳅”—— 很多家长把这些当成 “调皮捣蛋”,却不知道这是孩子音乐感知力萌芽的表现。

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艺术领域的核心是 “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音乐启蒙不是要培养小音乐家,而是用旋律滋养孩子的大脑、用节奏锻炼专注力、用歌声丰富情感。

图片


音乐是孩子成长的 “隐形营养”

常听音乐的好处藏在日常细节里:

  • 激活大脑潜能: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听音乐时孩子的左右脑会同时活跃,尤其是节奏训练能提升逻辑思维,旋律记忆能增强语言能力,难怪爱听音乐的孩子学儿歌、背古诗更快。

  • 培养高情商:欢快的音乐能让孩子变开朗,舒缓的旋律能帮他平复情绪。比如孩子哭闹时放首《小星星》,比说教更管用,长期下来孩子会更懂表达情绪。

  • 提升专注力:跟着音乐拍手、做动作,需要手耳协调,能帮孩子集中注意力。幼儿园里,会跟着音乐做游戏的孩子,上课也更能坐得住。

图片

3招带孩子玩出音乐感

音乐启蒙不用买昂贵乐器、报专业课程,日常小事就能做:

  • 把音乐融入生活场景:做饭时唱《蔬菜歌》,“萝卜青菜营养好,我们一起吃掉它”;穿衣服时编节奏,“穿袖子,1-2,扣纽扣,3-4”;散步时听鸟鸣、踩落叶,告诉孩子 “这是大自然的音乐”。

  • 玩 “低成本音乐游戏”:用塑料瓶装沙子做沙锤,用锅碗瓢盆当鼓,和孩子玩 “节奏接龙”—— 你敲 “咚咚”,让孩子接 “锵锵”;播放音乐时,让孩子用动作模仿小动物,比如用慢动作学小熊走路,用快动作学小兔子跳。

  • 多听多互动,不评判对错:别嫌孩子唱跑调、敲得乱,多夸 “你编的调子真特别”“这个节奏敲得很有力”。陪孩子听歌时,用手拍腿打节拍,或一起编歌词,比如把《两只老虎》改成 “两只小猫,喵喵叫”。

图片

音乐启蒙的核心,从来不是 “唱得多准、敲得多好”,而是让孩子在旋律中感受快乐、释放天性。家长的点滴陪伴,比任何专业课程都珍贵 —— 也许你陪孩子唱的第一首跑调儿歌,会成为他童年最温暖的记忆;你和他一起敲过的 “锅碗瓢盆鼓”,会点燃他对艺术的热爱。


图片

联系我们

电话:400-689-259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世纪中心A座1233,
京学集团

邮编:100101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89-259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世纪中心A座1233,
京学集团

邮编:100101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